上海"地下城"最大的问题:不知道谁是物主
产品关键字: |
上海市自来水市南公司的一个抢修队大院里,四辆橘黄色的抢修车整装待发,车子后面的拖斗内放着不同管径的快速接口、铸铁管、PE管;开路用的空压机枪、铁锹、铁棒;照明和切割用的小型发电机、配电箱等各种抢修工具。 抢修工人老张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会有抢修任务,少则两三个,多则20多个任务。一接到任务,由4~6人组成的抢修小组就要即刻出发,保证“1小时治水”。“和医院的120差不多。”老张说。 老张介绍说,市政道路上因野蛮施工挖断水管是经常有的事;因地面沉降、天气冷热交替发生裂缝或者爆管等也都是常见的“毛病”。 高楼重重的城市之下,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系统问题频发。 历史欠账难还 老张告诉本报记者,在上海地下需要更换的老旧管道有很多。但因为各种原因,更换的报告批准有时会遇到困难。 本报记者在上海市自来水市南公司管网综合管理GIS系统中看到,南京东路上(江西中路到河南中路路段)一段管线的埋设日期在1883年,距今130年的历史了。这是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普遍问题:“欠账多、投入少。” 一些特大城市由于资金实力强,情况相对较好;类似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因素,也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但总的来说,资金是一大难题。专家介绍,以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是政府投资,现在市场化的色彩更浓重一些,很多投资不到位,管线得不到及时维护,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很多中小城市,资金量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当然,也有一些开发区奉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会好一些,但总体状况参差不齐。”戴慎志说。 戴慎志认为:“城市像人一样,五脏六腑藏在里面,就好比地下管道系统;而人的皮肤、五官是在表面,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就喜欢做表面功夫大广场、大绿地、高层建筑,这些事都是能看见的。” 上述地下管线委员会专家也表示:“只做"脸上功夫"是现在许多城市建设的通病;而地下设施,能凑合就凑合用。等出了问题再去填窟窿。” 本报记者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看到,4月16日,该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地下管线行业调查”的通知》,要求对地下管线探测行业的从业队伍、地下管线普查、信息系统建设、监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于5月20日之前上报该委员会。 “时间怎么够?城市地下管线的检修、维护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戴慎志认为。 “无头”管线多 地下管道系统好比一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