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研 大项目 大论文
产品关键字: |
时代先锋 林俊德常说:“科研的核心是创新,搞科学就是搞创造。” 有人说,林俊德是写大科研论文的人。他把论文发表在罗布泊核试验场里;把科研成果融进了高耸的蘑菇云和奔腾的地火中。 探寻林俊德的科技人生,同事们评价,他的人生就像激光,方向性强,目光如炬一生执着创新;能量集中,深钻细研一生求真求实;单色性好,排除干扰一生固守本色。 搞科研要走一步看三步 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核试验任务多次转型;从技术员到室主任、从科技委副主任到总工程师、从普通科技人员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的角色多次变换,但他敏锐的目光始终盯着科技前沿,思考的重点始终聚焦爆炸力学。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夕,年仅25岁的林俊德受命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机测仪器。 冲击波测量是确定核武器效应和核爆炸当量的重要手段。这种仪器是什么样子,从领导到专家,当时谁也不知道。林俊德鼓励项目组的同志说,科学的东西谁都可以掌握,只要迷进去,开了窍,没有干不成的事。 为搞清原理,他四处查找资料,有时在图书馆里密密麻麻的书目卡片前一站就是半天; 为解决动力问题,他整天苦思冥想,就连吃饭、走路都在思考,最终从街头电报大楼的钟声中得到灵感,决定用钟表式发条作动力,搞中国式的压力自记仪; 为有效标定气压,他在没有气瓶和空压机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在一个铁铺里焊了个贮气罐,用自行车打气筒往里打气来代替; 为找到适合记录核爆炸波形的介质,他尝试多种材料,用钢笔墨水容易溅出来,用铅笔笔头容易断掉,最后在戈壁滩上找到一种硬木头,进行炭化后解决了问题。 经过一年半的艰苦攻关、试验改进,他们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并在首次核试验中测得了完整的数据。 上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地下核试验爆炸力学测量和研究的需要,基地决定研制某力学装置。当时,该技术在国内外已很成熟,有人主张照搬别人的设计。林俊德说:“要做就要做得比国内外都好。” 他力排众议、独辟蹊径,对最为关键的发射机构进行大胆创新,变国际上常用的火药驱动为气体驱动,成功研制出高效、安全、环保的力学实验装置,核心部件获得国家发明奖。 把冲击波测量技术拓展到常规兵器试验中,研制一种声靶检测系统,一直是林俊德关注的问题。 这种技术是运用弹道激波和爆炸声波的定位原理,确定枪炮射击弹着点位置,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目测方式,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安全性高的 |
<< 大科研 大项目 大论文天山上的“移动机修”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