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研 大项目 大论文

产品关键字:
危险,冷静地排除了险情。

  为尽快攻克爆炸工程技术难关,年逾花甲的林俊德带着一群博士、硕士,经常在临时简易的实验地坑里爬上爬下做实验,冬天寒冷刺骨,夏天闷热炙烤,一干就是300多天,经常一身土一身泥,被同事笑称“民工院士”。

  林俊德的科研词典里,容不得“将就”“差不多”“应该是”这样的词汇。

  凡是实验中的关键环节,他都精细把关,特别是核心仪器设备,坚持全程在车间督导生产,当产品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就亲自动手反复修正完善,直到达到设计允许公差的最小值。

  2007年,学生唐博士打算做一个钢丝网筒装置。研制过程中,究竟用1毫米还是2毫米的钢丝,中间留多大空隙,林俊德都亲自过问,并到市场调研,比较哪家的钢丝质量更好。“搞科学研究就要一丝不苟,差一毫米都不行。”林俊德叮嘱唐博士。

  简便实用、讲求实效,是林俊德一贯倡导的科研理念。他常对学生说:“科学就是使人用简单的办法达到理想的目的。”

  为解决实验所用铅皮,他发明了用钢棒手工擀制的办法,像擀饺子皮一样,把1毫米的铅皮擀成了符合实验需要的0.2毫米;

  为标定声靶自动检测实验各个传感器的性能,他发明设计了用两根铜丝做成的电火花发生器;

  为寻找力学实验的理想材料,他出差归来背着当地用特殊木材做成的菜板子,锯开分析它的密度和硬度;

  就连戈壁荒漠上的沙子,也被他“点石成金”,用作实验的一种特殊材料,不仅解决了一大技术难题,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经费。

  这些发明创造看似简单,却彰显着林俊德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

  “院士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精”

  作为院士,林俊德有“三不”原则: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

  有人说他不近人情,林俊德的解释是:“院士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精。”

  2005年,东北某大学盛情邀请他担任该校的名誉教授。林俊德说:“我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接近,可是两地相距太远,鞭长莫及,我给不了什么指导,这挂名教授我还是别当了。”

  林俊德说话“硬”,直来直去,不绕弯子。乍一听,难以接受,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他从来不玩“虚”的,一生恪守自己的做事准则和做人之道。

  林俊德参加学术会议也有自己的原则,只参加和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会议,参加了就必须作报告,报告内容绝不重复。

  2009年9月,有关方面在绵阳组织召开关于地震的学术会议,通过
Copyright 2006-2018 空压机 http://www.wuyoukongyaji.com.cn 陕ICP备07506803号
联系电话:029-81611456 qq:171800262 EMAIL:171800262@qq.com